新闻动态
联系我们
| Contact Us

银河总站手机版
地址:成都光华大道一段光华东三路486号中铁西城电话:028-87318889
传真:028-86757095
试点先行 推进“智慧黔城”建设发布日期:(2022/8/8) 点击次数:128 |
根据《规划》,贵州省以城市老旧小区、棚户区(城中村)、背街小巷改造为重,推动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规划、建设、运维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、智慧化升级,助力城市更新行动实施。 在加快地下管网智慧化改造方面,贵州省推进普查工作,鼓励建设完善地下管网信息管理系统平台,逐步推动感知数据互联互通、实时共享,提升管网建设管理和运行水平,并引导鼓励具备条件的县(市、区)在重要地段和管线密集区开展综合管廊智能化试点,提升智能实时感知、准确定位与数据动态更新、三维建模、预警监控等综合应用能力。 此外,贵州省率先推进试点县(市、区)主次干道标志标线、指示灯、图像抓拍等设施设备的数字化升级改造,提升交通设施的智能监测、路网运行全息实时感知、风险排查与预警等能力。贵州省也鼓励各县(市、区)基于公共交通平台建设统一的停车管理平台和基础数据库,实现停车场无人值守、预约停车、快速缴费等功能,为市民提供方便快捷的出行规划与停车服务。 同时,贵州省支持各县(市、区)适度超前建设智能充电基础设施,推动配套电网、通信网络、充电设施的智能一体化改造,通过统筹建设智能充电平台,实现充换电设施数据的集中管理、互联互通。通过鼓励小区开发商配套建设或改造建设一批充电桩(枪),以专用固定位充电、无固定位临时充电的方式灵活满足居民的充电需求。 创新治理模式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《规划》提出,贵州省将创新应用5G(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)、区块链、北斗卫星导航等技术,提升城市交通、环境卫生、应急管理等领域的精细化、智能化管理能力,推动城市管理更加高质,提高城市管理水平。 在立足各县(市、区)城市管理现状与发展需要的基础上,贵州省稳步推动建立感知、分析、服务、指挥、监察“五位一体”的智慧城市综合管理体系,优先支持试点县(市、区)完善综合指挥调度平台建设,探索建设数字孪生平台。积极创新城市管理大数据应用,推行城市运行“一网统管”。同时,建立健全管理机制,实现人、车、物、事等全要素、全过程实时管理,提升环卫、照明、园林绿化等方面的智慧化应用与改造。 为了加速城市绿色低碳转型发展,贵州省要求试点县(市、区)率先建设智能灯光管理系统,实现开关灯等远程控制、准确调节、实时监控。在有条件的县(市、区)应用集成化建筑节能技术,推广使用智能家居,实现对照明、制冷、通风等系统的智能化控制,降低碳排放水平。此外,贵州省以智慧街道、智慧安防小区建设为重,推进应急管理“一张图”建设。 建设智慧社区 提供便捷民生服务 “智慧黔城”社区建设行动是《规划》明确的五项行动之一。贵州省探索构建“一‘社区云商圈’平台、一‘智慧平安社区’、一‘数智惠民’体系”的社区智能化服务架构,推动建设让市民有更多获得感、幸福感的智慧社区。 建设“社区云商圈”平台。通过建设“社区云商圈”一站式生活服务平台,实现获取信息、处理信息和提供解决方案等功能。推动零售、餐饮、洗衣、美容、快递等各类商户进驻,实现“一公里”距离响应机制,密切商圈内部商户与社区居民的联系,打造“数字孪生社区”。 打造“智慧平安社区”。鼓励建设智慧平安社区统一管理系统,配备高清电子监控、智能传感器、人脸识别系统等,扩大社区安防监控覆盖率,提供出入权限管理、实时人员流动管理、智能消防系统监测和安防监控巡检等社区管理功能。 构建“数智惠民”体系。探索推广社区“一站式服务”“一证通办”“一网通办”“帮办代办”等便民服务模式,为市民提供快捷、优良、高质量的服务。利用车辆识别技术及智能停车系统,提高社区智慧停车效率。利用数字技术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、多主体参与、资源共享的社区智慧养老服务体系。 为保障“智慧黔城”建设顺利推进,贵州省将建立健全总体推进和沟通机制,加快构建各司其职、各尽其责、协同发力的“智慧黔城”建设格局,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重大事项和重大问题,并建立“智慧黔城”建设保障体制机制,坚持智慧化改造与保护同步规划、同步建设、同步运行。 摘自 《中国建设报》
来源:住建部 |
上一篇:暂无信息 | 下一篇:我们不仅仅需要节电 更需要智能节电 |